《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》
“昔太史公观孔子庙堂车服礼器,见诸生时习之景,于是感慨: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,当时则荣,没则已焉!”
“朕今见泰山先生、安定先生当年讲学之地,如太史公之观孔子庙堂,朕虽未见二先生,但二先生之为人、品德,已在朕心中,在天下人心中,在万世子孙心中!”
“国或有亡,而才学、道德,薪火相传,亿兆不灭!”
“卿等受朕之命,为天下之请,居太学之教,当切记切记,不可忘泰山、安定两先生当年治学之要。”
“当有教无类,包容并蓄,海纳百川!”
“如此,方不失泰山、安定两先生当年辛苦,如此方不负泰山、安定两先生之期望!”
赵煦说着,视线就从这些太学官员身上扫过。
现在的太学,已非庆历四年初创的太学,更非嘉佑三年胡瑗告老时的太学。
如今的太学,规模数十倍于当年。
但,学风、教风,却早非当年所可比!
这些太学官员的心,早已不在教学方面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